跳到主要內容

3C資訊 -2017 熱門文章倒數:祝大家 2018 新年快樂! 御匾會 http://www.iwin888.tw

第十名:小米手機 6 評測


開場第一篇就是手機 -- 事實上今年的前十當中,只有一篇不是手機,可以說和往年還會偶爾看到相機和普通科技新聞大不相同。與其說是文章的倒數,還不如說是手機熱門程度的倒數更貼切?總之,第十名給了小米手機 6,可以說是在 18:9 螢幕時代來臨前的最後一批精品了。

第九名:iPhone 8 及 8 Plus 主站評測:看不到的大變化


在 iPhone X 的光環下,相對改變較小的 iPhone 8 和 8 Plus 難免會有被忽略的感覺,最後只取得了第九名的成績。不過小編覺得雖然話題性沒有 iPhone X 高,但以 iPhone 換機族群來說,iPhone 8/8+ 依然是個穩當、且(相對)廉價的選擇,除了外型基本還是雷打不動之外(大部份人都會裝殼吧?這樣玻璃背面就沒差了),其實也沒有什麼缺點啦。



想不到第八名竟然是 Essential Phone PH-1,這隻我們根本連買都不買到的手機。有著 Andy Rubin 光環加持的 Essential Phone,主打的是全面屏和一角的配件接點,但事實上無論出貨還是販售似乎都不是很順利,後來更是祭出了直接降價 200 美元的策略,讓它落到了高規中階機的價格帶。最近已經一段時間沒聽到 Essential 的消息了,不知道銷量有沒有長進呢?

第七名:iPhone X 必學新操作快速教學,一起跟上蘋果下個十年


於是 iPhone X 終於登場啦!可是... 也才第七名而已。嗯... 是大家已經對 iPhone 失去興趣了嗎?第七名的文章是 Ross 的操作教學,主要解釋在沒有 Home 鍵之後怎麼用 iPhone X;而 Eric 寫的 iPhone X 評測卻是連前十都沒進呢。或許和 iPhone X 出來的時間比較晚也有點關係吧?

第六名:HTC U11 評測:「擠」出創新的紮實旗艦


大家對火腿腸還是蠻捧場的嘛,竟然還超過 iPhone X 了呢。當然,U11 和小米 6 一樣,都是轉換到 18:9 螢幕前的最後一個世代,HTC 已經在上個月初更新了 18:9 大螢幕的 U11 Plus,而且還有頗特別的透視黑背殼,果然現在應該更推薦 U11 Plus 才對吧!

第五名:華為 P10 評測: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嗯,這篇好像比較尷尬一點,畢竟當時華為正處在儲存混用事件的風暴中心。之前我們就對其能否保住近幾年在中國內外積累起來的聲譽抱有疑問,事實上最終出來的 -- 至少在網路上看到的 -- 都是比較負面的結果。現在華為出一款新機就要被人說是不是 eMMC,跟三星出一款就被問會不會 boom 一樣。雖然在這之後華為又出了不少新機,但就算接近年尾了,這層陰雲還是難以散開啊...

第四名:回來了!Nokia 3310 真的回來了


HMD Nokia 的(新)3310 毫無疑問是去年最出乎意料的手機,但 HMD 不得不說完全弄錯了手機的方向,錯失了一個大好機會。大部份人期待的是一隻 3310 造型、堅固、電力長的低階智慧型手機,做為日常主力機的備機使用,但 HMD 的 3310 卻是一隻較高端的功能手機,長得沒有特別像 3310,功能性更是嚴重不足,剛推出時甚至還不支援 3G。雖然說後續的 3G 版本多少讓它回復了一點可用性,但機器本身卻不是大家期待的東西了。真是可惜了一個大好的操作機會啊!

第三名:三星 Galaxy S8 / S8+ 評測:王者歸位


對比華為,雖然三星的高階手機在很多人的心中也是難免與「Boom」畫上了等號,但事實上 Note 7 事件的事後補救措拖對比許多競爭對手,還是相當到位的,Galaxy S8 / S8+ 做為三星在事件後的第一批旗艦機種,依然是取得了亮眼的銷量,也就難怪它的評測能獲得第三名的排位啦!

第二名:華為 Mate 9 Pro 評測:叫人刮目相看


結果站在今年一眾手機的頂點的是... 華為 Mate 9 Pro @@。當然,Mate 9 Pro 嚴格來說是去年發表的機器,只是評測是在今年出文的,所以說它是今年的手機也不完全正確啦。只是 Mate 9 Pro 的評測竟然能有這麼多人關注,還是讓人感到驚訝,或許就像評測中說的,以穩妥的方案來作為系列的入門款,對華為來說,其實是很聰明、保險的辦法呢?

於是,我們就來到第一名的文章了。到底哪篇文章是 2017 年最受關注的一篇呢?答案是...

第一名:騎了一年半,為何我最終選擇退坑 Gogoro(關箱文)


Gogoro 是台灣科技界近來少有的大規模嘗試,我們當然也是極希望他們能成功,無論是對台灣產業還是環境都有非常正面的幫助。不過 Gogoro 終究是被卡在了不得不快速擴張來維持運轉的狀態,在快速擴張當中便有著許多難以兼顧的軟體、硬體、與服務缺失。

雖然我們衷心希望 Gogoro 能正視問題,並站穩腳步,但隨著今年持續進展與 Gogoro 2 的熱門,實際上 Gogoro 的後勤壓力是愈來愈大的。Ross 在年初時選擇了暫別 Gogoro,當時就期望等到系統更加成熟時,能有再度回頭的一天,但目前看起來 Gogoro 要能穩定下來,還有不短的路要走。

Gogoro 能排在第一名(而且是遠勝其他文章的第一名),證明了無論是粉還是黑,大家對於 Gogoro 還是極為關注的。只希望在新的一年中,Gogoro 能將所有的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囉。

特別獎:Mario Kart VR 動手玩

今年 7 月,Richard 和 Ross 去了東京的 VR Zone Shinjuku 搶先看裡面各類基於 HTC Vive 的 VR 遊戲。當中最受關注的是任天堂授權於 Bandai Namco 的 Mario Kart VR 賽車遊戲,不過我們當時並沒有為它準備專題文章,只是後來把整個遊戲過程的影片放到 Facebook 上。沒想到這段影片在一個月內就累積了超過 800 萬次觀看,打破了整個 Engadget 平台的紀錄!

Richard Lai 也為此文章作出貢獻。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Engadget 中文版 RSS Feed http://ift.tt/2DweT5u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3C資訊 -用 Line 就能叫車的 TaxiGo,年底前正式跨出台北 御匾會 http://www.iwin888.tw

影片、TaxiGo 動手玩 其實筆者當初聽到有這種 Chatbot 叫車服務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類似線上聊天客服,那種後端可能是 AI,但還是會給你生硬對答位置資訊的聊天叫車功能。實際上,筆者在 Line 搜尋搜尋 TaxiGo 官方帳號並簡單驗證手機號碼後,便可看到數張功能選單卡片,接著只需要給予 GPS 位置權限即可開始使用現金的叫車(額外的信用卡設定等就還是要透過細部設定提供),真的是相當容易上手且不用額外安裝 app。 相對 UberTAXI 的服務,TaxiGo 可以在叫車時便給你行程的預估價格,並能透過現金 / 信用卡 / Line Pay 進行付款。叫車後將會透過 Line 通知你計程車是否已經到達,並且也能觀看地圖隨時注意車輛的位置,至少半小時前的預約叫車功能可提供更進階的需求如:寵物、身障人士等,都能進行車輛的安排,也能透過 Chatbot 選單尋找歷史資訊並具備乘客與司機互相評價的機制。 根據該公司執行長陳泰成在我們 Engadget 的訪談中透露,TaxiGo 會針對評價過差的司機進行停權,也將審核上線提供服務的車輛,除了該有的證件資格都必須齊備且需進行教育訓練外,也將計程車的車齡限制在 10 年以下,確保 TaxiGo 的服務品質。 現階段 TaxiGo 已經與台灣共 20 家計程車行合作,現階段的主戰場大台北地區則是有約 4,000 台服務車輛。而就筆者今天自己動手玩打開地圖查看的結果,TaxiGo 的車輛真的在台北市區內還算密度不錯,自己住家週遭在下午時段一打開就看到四五輛車以上。 來自香港的陳執行長也跟我們分享了一些,這個已經在台灣營運超過三個月的 TaxiGo 叫車服務的一些有趣故事。針對後台的部分,他透露目前雖然還未真正用上 AI 技術,不過其無人自動化的派車功能也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有了很多進化,像是初期在業務量少的狀態下,可能還只需要以距離範圍做為派車規劃的依據,但後續發現單就這個條件來規劃的體驗其實並不好,後續則是也加入了收單緩衝時間的功能,讓派車可以更順暢快速。 陳泰成認為 TaxiGo 的優勢是在於他們是依實際營業額做抽成(2%),並不會有傳統車行那種需要派車機租金月費(再加上抽成)那麼高的成本。他也表示,未來也有考慮規劃 TaxiGo 自有的車行,希望能在不額外增加靠行司機負擔的狀態下提供更高的乘客

3C資訊 -UE Wonderboom 評測:小小的身形,大大的聲音 御匾會 http://www.iwin888.tw

外觀、盒裝 體型上來說,如果 Boom 2 是根直筒子,而 Roll 2 是它被踩扁的模樣的話,那 Wonderboom 就是剛好介於兩者之間,「踩一半」的樣子。與其說是一罐發福的可樂,它的體積更接近一般馬克杯的大小。和 Boom 家族其他成員一樣,從上下的橡膠到中間的織布網格,Wonderboom 整體的構造異常牢固(防摔 1.5m),隨意亂丟亂摔感覺都是小 case。 在機身上最顯眼的,就是已經成了 UE 喇叭正字標記的兩顆巨大「+」、「-」音量鍵,此外在機頂還有另外三顆按鍵,分別是電源、連線、以及中間的「UE」字樣本身也是一顆多功能鍵。同樣在上側,Wonderboom 有一個小小的吊環,但小編覺得相對於 Roll 2 來說,Wonderboom 的這個吊環偏小了一點,有些時候(像是在浴室裡)要找到個它能掛上地方不太容易。 然而和其他 Boom 家族成員不同的是,這次 UE 選擇了移除它的 3.5mm 埠,變成只剩下藍牙連線一途了。以它出外使用為主的設計來說,這應該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但音訊來源就只能是手機、平板、筆電等行動裝置了。最後,Wonderboom 的 USB 充電埠藏在下後側的一個防水蓋後面囉。 Wonderboom 延續了家族色彩豐富的風格,共有岩石(灰/黃)、幻影(黑/白)、火球(紅/藍)、零下(藍/紅)、開希米爾(粉紅/白)、和紫丁香(紫/青)六種顏色選擇,而我們這次借側到的是粉紅底白按鍵的開希米爾版本。除了 Wonderboom 本體之外,盒裝內就只有一條亮黃色的充電線,應該所有的版本都一樣。 操作、音質 Wonderboom 按下電源鍵開啟後,長按藍牙連線鍵會進入配對模式。中間的 UE 鍵平常單按一次是播放/暫停,連按兩次則是跳下一首曲目。如果擁有兩顆 Wonderboom 的話,同時長按兩台 Wonderboom 的 UE 鍵,就可以將它們配成對,同時播放音樂了。但這功能僅限 Wonderboom,不能用於其他 Boom 系列產品。 正面的兩顆音量鍵也有機關:同時按下的話,Wonderboom 會播放一小段音效,提示目前的剩餘電量,高、中、低各有不同的聲音。單就做為簡單的提示來說這樣是還不錯,但如果能直接把剩餘電量的百分比念出來,應該會更清楚吧? Boom 家族最出名的就是在小小的體積中提供出乎意料的大音量,自然